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合集12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2:八年级历史上册3:八年级历史上册4:八年级历史上册5:八年级上册历史6:八年级上册生物7: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以后,我发出的感慨是:谁不对美好生活抱有希望,谁不渴望过上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呢?是啊,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当时的劳苦大众过得是水深火热的生活,当时的人们处于混乱之中,丝毫没有安全感。而郭沫若回到国内以后,看到了这样一派悲苦现实,感到了非常大的愤怒,又感到非常的感伤。因此,才写下《天上的街市》这篇诗歌。从这篇诗歌的语句当中,我们能够感到郭沫若先生有着一颗纯粹的心,并且心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样一份期盼,恰恰也反映出了过去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憧憬。恰恰是这样一份憧憬能够带着人们走出黑暗,迎接光明生活。可以说郭沫若的这篇诗歌是很有鼓舞力量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理念,一份向往,一片憧憬,鼓舞着千千万万处于疾苦当中的人们奋起为理想的生活而奋斗。

篇8:八年级上册政治9:八年级上册英语》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8.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两个文献都颁布于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开始和失败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文献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资政新篇》的是谁?《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1-10 ADACB ACBDB

       11-20 BBBDA CDCDD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16分)

       21. (1)香港岛.

       (2)《天津条约》.

       (3)天京事变.

       22.(1)道光帝。

       (2)咸丰帝。

       23.(1)《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天朝田亩制度》。

       (3)《资政新篇》。

       三.材料题(共4小题44分)

       24.(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意思相同的答案也可以)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25.(1)和平。

       (2)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3)关天培;陈化成。

       (4)《南京条约》;香港岛。

       (5)《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或片面最惠国待遇,或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6)①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③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6.(1)》更符合时代潮流;《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逼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

       3.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5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期间(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6.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9.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深渊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10.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伤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1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3.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14.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15.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7.《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8.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非选题:

       1. 从1840年-19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得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2.十九世纪中期和后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的典型事件。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什么?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19—20世纪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件)

       (2)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在这几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4.(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4分)

       例:1860年。美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