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推荐7篇)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准备:

       探索和研究的尝试。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阅读指导、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1.、教师指导,大家根据自己预习导学结果,对照课本,做好知识标记。

       2、尝试寻找关键词句活动:找一找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有哪些,并作重点记号。

       教学活动: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述:唐朝是如何建立?6,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贞观,(唐太宗)。

       2.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画像,读教材,出示问题:

       (1)“贞观之治”形成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贞观时期推行革新的措施有哪些?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权限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世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②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在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女皇帝武则天

       1.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的画像,武则天《无字碑》:

       公元7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的女皇帝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很多人对她褒贬不一,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她呢?

       2.出示问题: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ア诖罅Ψ⒄箍凭僦疲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ア奂绦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武则天统治有什么影响?

       “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又有哪些措施?

       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②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编修经籍。

篇3:4: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9)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化简法背历史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

       “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历史背景是什么意思

       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国内外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他们所包含的知识点分别如下: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篇5:6: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一、自主学习

       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

       2.626年,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制定 ,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 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 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制度。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 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 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

       A.581年 B.589年 C.6 D.626年

       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房玄龄 D.魏征

       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618 长安 2.李世民 贞观 唐太宗 3.(1)三省六部制 法律 进士科 政绩 (2)农业

       4.经济 贞观之治 5.官僚贵族 殿试 发展生产 6.开元盛世 7.姚崇 8.吏治 税制 9.开元 鼎盛

       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1.C 2.A 3.D 4.C 5.D 6.A

       7.(1)唐太宗。“贞观之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篇7: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并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图片展示。

       武则天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

       教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1.史料解读。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阳),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载:“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答案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3.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带来的结果。 答案提示:(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具体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的局面,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对盛世的发扬,还学习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要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先进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