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宿舍条件环境
中国矿业大学宿舍条件
住宿:4人一间,有卫浴、阳台,有暖气、空调,目前1400元/年。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环境
中国矿业大学(学校国标码:10290)坐落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邹放鸣,现任校长为葛世荣。
中国矿业大学师哥师姐说宿舍条件
1、条件是很不错的,因而住宿费用也比较高,每年1400.老校区,也就是本三、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的条件就稍差些,一小间有6个人。
2、宿舍有阳台,宿舍内四张床,床都是上铺,床下面是书桌。宿舍内有风扇(挂在房顶的)和暖气,没有空调~
3、每个宿舍均是4人一小间,每个人的床位都在上面,下面是自己的书桌和衣橱,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房间中间有一个风扇,还有一个阳台。2个小宿舍(4人间)共用一个卫生间,也就是2个小宿舍中间是卫生间,是相通的,2个四人小宿舍合成一个大宿舍。一个卫生间有三个洗手池,两个便池,一个淋浴。
4、大一、大二的时候,要求晚上9点半以前不要在宿舍里,大三大四就没有这个要求了。各个学院的学生会通常会派人晚上去检察,一般情况下一周检查两次。我大一的时候在学生会时就是干这个的。但通常情况下在8点检查,9点以后就陆陆续续有人回来了,学生会也不想引起争议,所以在8点检查。如果8点钟你在宿舍里,那你就没什么好辩解的了。
5、矿大的宿舍结构是:8个人3间屋,两间宿舍,一间卫生间。其中一个小宿舍4个人,卫生间有热水器哦~
6、我是住南湖新校区的,条件在国内是顶尖的(当然,住宿费也是顶尖的,1400/年)。宿舍是可以上网的(因特网0.6元/小时,教育网0.2元/小时),不过有些学院是到了大三才允许在宿舍用电脑的。
7、矿大的各类宿舍档次不同。矿大现在有新校区和老校区,新校区是本一,老校区是本三(徐海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新校区(也就是本一学生住的)的宿舍档次是最好的,分为五组楼,分别是松苑、梅苑、竹苑、杏苑、桃苑。其中松苑四栋楼,梅苑三栋楼,竹苑四栋楼,杏苑三栋楼,桃苑五栋楼。
8、如果你晚上待在宿舍里,你可以让外面的同学帮你从外面把门锁上,因为学生会的人只从外面观察宿舍里有没有人,一般不会进去检察的,所以你待你宿舍里不要出动静,通常也不会被发觉的。但我建议你不要这样,平时晚上尽量出去好好学习。学生会的人发现了,就要记录一次,一次两次都不要紧,次数多了就要告诉你的辅导员了。有时辅导员也会突袭宿舍,时间不固定,如果被他当场抓住,那就要挨训了。建议你大一时尽量不要经常晚上待在宿舍,还是出去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特别说明:以上中国矿业大学宿舍怎么样 住宿条件好不好信息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网站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拓展: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和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溯源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学校;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23年正式拥有研究生院。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区,占地4200余亩;有23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2145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5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33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400余人,专任教师2129人,其中受聘教授岗位489人、副教授岗位883人,博士生导师475名、硕士生导师157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5个。拥有两院院士16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高端人才88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67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十三五”省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23年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十一五”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9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83项、授权专利5425项(其中发明专利1276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等3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学术合作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23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23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