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故事(精选12篇)
生活小故事(精选12篇)
下乡记
文/王正江
4月25日,我与同事踏上从兴义到望谟的旅程,目的地是我们单位今年对口帮扶的望谟县郊纳镇水秧村、油停村,去实地了解情况,为决策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望安高速通车前,几次去册望,建设中的高速路一天天延伸,形象日臻完美。特别是册亨岩架与望谟油迈间在建的北盘江大桥,全长800余米,投资数亿,桥隧相连,桥下激流奔涌,两岸高峰对峙,仰视如在云天,令人炫目,叹为观止。去年底出差望谟,我们提前体验过望安高速。那时工程还在扫尾阶段,油化尚未结束,附属设施还在建设中,隧道里黑灯瞎火,很多路段只能单向通行,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工程车来来往往,随时要提防突然出现的坑洼和突如其来的变道,稍不留神,又传来底盘与路面激烈刮擦的刺耳声音。刚过北盘江大桥,就被铺设沥青的工程车堵断前路,刚掉头准备下高速走老路,却发现来路也被堵住,前不能行,后不能退,被堵近两小时。几经折腾,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竟走到天黑,不过在施工阶段享受到先行先试的殊遇,心里还是暗自庆幸。
这次是通车后比一篇高。老妈对文学的执着追求让我们敬佩不已。
爱逛街购物是女人的天性,老妈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最让老姐妹们佩服的是,她率先学会了网购。只要看中了什么,老妈热心地帮姐妹们下单,还不忘来一段走心的文字。“亲,你的宝贝帮你拍了,留心查收哦。”“这款真的适合你,就像为你量身定做的一样,好好打扮自己,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嘛,亲。”读着老妈的留言,就像和客服交流一样暖心。
老妈热心公益事业,在她的带领下,一群老头老太婆在医院当义工,在福利院做护工,在十字路口当文明交通劝导员。当别的老人退休后无所适从时,老妈却把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常听老妈说,人老心不能老,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才有味。
前不久,老妈跟我们说想出去走走。我丝毫不感到意外,这就是老妈的潮。老妈想去看海,一个人去,不需要我们陪,来去一个星期。老妈看了海,游了泳,还玩了沙滩排球,带回了满满的记忆。看着老妈的照片,哪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啊。老妈发了一条朋友圈,照片上只有一句话,“再不疯狂,我就真的老了”。读完这句话,感触颇深,有多少人终其一生,能为自己疯狂一回呢。
家有潮妈,丝毫没感到生活的单调。老妈的各种潮,其实都是对生活的爱。
活好一个『小』字
文/李亚坤
先说一个在公交车上听来的故事。那天,坐在我前排两个女乘客的对话,在车里传得很清晰,几乎一句不漏地飘进我的耳朵。说是对话,不如说是其中一个女乘客在声情并茂地述说,从上车到下车,嘴巴几乎未停顿过。她的述说,含有强烈的倾诉意味。其实,她刚说个开头,我就猜到了结局——一个不太熟的熟人向她借款,因为之前几次都能如约返还,最后一次,她借给对方更大一笔,结果讨要不回来了。
陷入官司和债中债的她,不时痛悔:“如果不图那点利息,我现在过得该多好啊!”让我莫名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不满足于现状,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追求的方式和目的一旦错位,就难免因小失大。甚而,由于一味地求“大”,明知自己是一粒小雪花,偏要借势滚成一个大雪球,渴望发大财、住大房子,反而会不幸地搭上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个“小”。
我也曾有过一次求“大”的经历,回头想想,宛如一梦。二十年前,我被分配到一个乡镇上教书,一年试用期里,每月只发200元代课费,还不能按时,常常要跟会计老谢预支。我跟老谢的关系不错,只要开口,他没有一次回绝。那年寒假,有个朋友找我喝酒,几杯酒下肚,我们商量合伙做买卖,以缓解捉襟见肘的窘境。做什么买卖呢?朋友说贩鱼准火,谁家不买几条鱼过年?干!酒酣耳热之际,我俩“啪啪”碰杯,预祝合作成功。
自鸣得意的小文章。那份在宁静氛围中氤氲出小欢喜,给平凡的小日子,平添了几分别样色彩。我认识几个文友,以前文章频频在报刊上露脸,年过不惑之后,已经不再为发表而写,只为安顿自己的内心。我以为这是一种更朴素的追求。事实上,我们努力工作,读书、书写,就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精神上更富足。
活好一个“小”字,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