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临摹基本方法
临摹为了学习技法,侧重临摹的过程。为保存、修复、展览、出售而取得复制品,侧重临摹的结果。下面是由为大家分享油画临摹基本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简单复制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选择一些喜欢的画作或大师作品进行临摹。可以从画册中寻找作品,或者去美术馆进行临摹。在临摹时,我们应该尽量遵从原作,例如绘画材料、原作尺寸、甚至画面底色、表面纹理等等,尽量做到跟原作一致。
这一阶段的临摹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目的要明确,二是量要大。所谓目的明确,对于绘画初期的作画者而言,此阶段的临摹练习侧重于对作品用笔技法、设色方法等基础性知识方面的研究。而大量的临摹,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各种绘画技法,提高对材料的掌握。
临摹过程中构图,造型,设色,运笔等基础,细节性的问题,要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力求稳,不求快。出现问题立即改正,不能因为怕修改起来麻烦而导致一错再错。
2. 揣摩性复制
当基础绘画水平已经相对成熟,第一阶段的临摹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此时,我们需要找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大师的作品,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揣摩,并找到大师作品中让自己非常着迷的共同点,尝试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审美意趣,进行一些创作,并观察这些大师作品中吸引自己的特质是否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出现。
3.归纳与创作
当完成以上两个阶段的临摹学习后,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并逐步开始明确现阶段自己的风格及审美取向,这时候就可以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归纳与创作。此时,我们可以选择2到3幅自己最满意的临摹练习,与所临摹的作品进行反复比对、思考。
在画作的对比中,不在仅仅要求构图、形体结构、肌理特点、色调、明暗、笔触等基本绘画语言的相似,更要通过画面深层次的比较,看一看自己临摹的作品和原作有哪些不同的特性,这些不同的特性表现在哪里?其中哪些特质是好的,哪些是应该舍弃的。当能够理解出这些问题后,我们的绘画水平就逐渐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开始明确了自己现阶段的创作方向和表达手法。由此,我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完成一幅技法娴熟、风格明确,且饱含个人特质的作品的能力。
优秀的创作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任何优秀的作品,不论其选材或创作手法有何不同,都是人们通过对各种事物的观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会、感悟,然后利用在前人、师长那里学习到的绘画技法,运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结合自己的审美意趣所进行的表达。而没有经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所进行的创作,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法达到感染他人,打动他人,甚至震撼观赏者心灵的效果。
综上所述,临摹在绘画学习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且在临摹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临摹而临摹,只简单的模仿作品的笔触风格或者色调。更重要的是带着思索去临摹,在临摹的同时,多用心去体会作画的意图,并尝试理解其用笔、用色、构图等等对其意图表达的帮助。同时,我们要通过临摹确认临摹对象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临摹的作品为什么会与我们内在已存的特质产生共鸣,并以此充实、丰满自己的创作能力。
学习油画的方法
临摹
对名作进行临摹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油画技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临摹关注点:作画的程序和方法。
临摹油画的范本:画幅较大的局部特写,或者构图简单的油画。
选取个人色彩不是特别强烈的画家作品去临摹
选取自己喜欢的画家的作品去临摹
双色训练法
一开始,选用黑白进行创作,将画面用黑白进行表现。这个非常有利于掌握画面的明暗关系。
紧接着,可以使用任意两种色相不那么接近的2种颜色去作画,在画面重尝试两种色彩进行调和,调出不同的明暗、冷暖。
双色训练,锻炼了初学者对于色彩的掌控能力。如果一开始使用10几种颜色,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
画色块
用色块来作画是一种基本的直接画法。
将照片改成黑白色,区分: 高光、亮部、中间色调、反光、阴影、暗部。
用白色块来表示“高光、亮部、中间色调”
用黑色块来表示“反光、阴影、暗部”
将白色块修改为高光的颜色
将黑色块修改为暗部颜色。
逐步把亮部、中间色调、阴影、反光颜色以色块方式涂抹上去。
油画速写
油画速写是一次完成画法的最简单形式。10至20分钟的短时间绘画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用来掌握快速作画的基础。其目的是抓住“题材”的感觉,只用两三种颜色和一点松节油快速地完成。
如果想非常深入学习油画,严格的素描写生非常必要。素描写生已在分析层次,为油画制作作准备。上画布后,第一层素描关系的建立就是为第二层油画铺色,和细节刻画作准备。
油画常识归纳
初识油画
让居室散发着文化气息,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居家话题,许多人在搬入新居或重新装修旧居时,总会留意给客厅或起居室的墙上布置一两幅画,其实选一幅适合主人性格品味,又能为房间画龙点睛的画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一般家庭的客厅或起居室,以选择装饰画为多,而油画则是装饰画中比较人性化的,所以也就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那么有些关于油画的小知识就不可不知了,这样您就可以在选择油画时有点依据,还可以讲给客人听,其乐融融。
油画的特点
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一种,起源于15世纪,用含油质的颜米在布及木板上绘制。以形体、线条、明暗、质感、空间和色彩等方式来表现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
油画的流派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
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骚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
“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
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像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
油画常识
1.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画颜料”。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
在西方特别是在古代欧洲,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500年的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自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被广泛应用。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火将蜂蜡熔化、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后还可以打磨抛光。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璃拼装而成的,多用于装饰教堂。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干壁画。《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13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
·什么是“坦培拉”绘画?
坦培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中国有“蛋培拉”“丹培拉”等多种译音。也有根据使用媒介译作“蛋清胶粉画”“蛋清画”“蛋白画”“蛋彩画”等。坦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其它材料做媒介,所以音译较为恰当。
通常人们以画家使用的颜料来鉴别各类画种,以颜料中所含的粘合剂(媒介)来为颜料命名,即色粉与油结合是油画颜料;色粉与阿拉伯胶结合是水彩颜料;色粉与植物胶或骨胶结合是中国画颜料;色粉与蜡结合是蜡笔或彩色铅笔;色粉与鸡蛋等乳液结合就是坦培拉颜料。
坦培拉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多使用蛋黄或全蛋为乳化剂,然后打入适量的亚麻仁油和树脂油。在乳液中,油分子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两者结合可以得到一种强有力的乳浊液,将这种乳浊液调和色粉加水稀释描绘于画面,数秒钟后就能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变硬,坚韧牢固不再为水所溶。欧洲古代画家发现并运用了乳液的亲油亲水性,发明了坦培拉绘画。除鸡蛋坦培拉外,还有水胶坦培垃、干酪素坦培拉等。
坦培拉颜料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适于精细描绘。坦培拉绘画有绸缎般的悦目光泽,自然、柔和是其特色。由于颜料能速干,画家们在绘制过程中无须等待,可连续作画,缺点是不能像水彩那样晕染产生“水味和湿气”。坦培拉绘画稳定、牢固,最能保持颜料的鲜艳度,寿命比其它画种(包括油画)长。
用鸡蛋调色作画可追溯到古希腊和中世纪,属坦培拉的雏形。据说13世纪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首创坦培拉技法,其弟子乔托加以完善,后来此技法盛行于意大利、尼德兰和法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油画的形成发展,使它一度受到冷落,当代艺术家在研究古典绘画作品时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价值,而且开始探索坦培拉绘画更广泛的表现空间。
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数字油画绘画技巧
第一、点彩法
在色块的边沿采用点绘的方法可以烟雾粒子的效果。方法为将笔尖蘸上饱满的颜料然后用笔尖轻轻的在色块边沿间来回点涂,注意控制色点的形状、大小和疏密以此达到不同的效果。
第二、羽状过度法
要将色块之间的边界形成羽状的效果,可以用画笔快速在色块边沿拖扫,形成毛齿状以表现物体的特殊质感。
第三、细节添加
绘制完后再加入一些如点、线条之类的细节,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富有生命力。
第四、特殊绘制技法
当您填涂完所有编号区域后将得到一幅令人赞叹的画作,如果您愿意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法,使您的画作变换出更加丰富的绘画风格,让您的画作表现更出色。
第五、揉色过度法
如果欲将两个色块之间的边界变得柔和、自然,可以将画笔水分拭干然后蘸适量颜料轻轻涂扫色块边沿直使边界模糊出现虚化的效果。(注:画面中虚线部分可采用揉色过度法处理)
第六、薄涂法
用清水将颜料稀释后,在干透的画面上轻轻罩上一层透明的色彩,以达到色彩透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