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手抄报内容(附标语+诗词)
世界读书日的介绍
简介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2023年4月13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4·23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百年华章 以声献礼”活动正式开启。
2023年4月23日,章进行深入思考,弄清其含义。
精读的对象一般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讨论,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举个例子,《红楼梦》就是一个适合精读的对象,文章中人物对话、吃穿饮食、红楼诗词样样都是精品,现在的红学研究人员逐渐增多就说明了这一点。
3、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好的印象,取得“俯视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以实行这种方法。
怎么通读呢?书的前言或者小序,目录,是获取小说主要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认识的字,不太懂的句子,可以直接跳过,完全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我们要知道的就是故事的大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尾,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没有多长时间细读文学名著又要考试的学生,理解了大概,遇到相关考试题目至少能从宏观上去答题。
4、跳读:这是一种跳动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把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候遇到疑问处,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跳过去继续读,读到后面就能够贯穿了。
比如,我们突然对《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感兴趣了,想再了解《三国演义中》都写了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目录,根据章节的标题跳到对应的页码,这依然能获得很好的阅读效果。
5、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也就是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快速扫描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在各类书籍中通用。
比如看一份报纸,我们可以重点看标题,然后对内容进行扫描式阅读,花不了十分钟,这份报纸的内容,我们就大概了解了。看一本名著,运用“扫描式”阅读,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名著。
6、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经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就能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去通关大意,与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重点阅读,对无关紧要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常常略去不读。略读要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主要思想。
7、再读: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重读一本旧书,就像与老朋友重逢,再“见”一面,往往认识更深刻,感情更深。孔夫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有价值的文学名著或者杂志,再读一遍的时候,往往会读出新意。
比如,读《西游记》,年少时读《西游记》,只想知道他们师徒四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有哪些收妖的法宝,又有哪些大仙来助阵。而中年时再读西游记,会感慨师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他们的影子,唐僧的大爱和迂腐,孙悟空的八面玲珑交际广,猪八戒的好吃懒惰,沙僧的任劳任怨。再读,其实是一种品读。
8、写读:作批注、摘抄,写读书心得。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体现了写在读书中的重要性。
写读,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方式,大脑通过阅读,笔尖留下读书心得,不仅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了材料,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经常写书评,也会使自己更有主见,对人生的各种事情看得更透彻,就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9、选读:就是有选择的读书。市面上的图书千万种,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呢?这就像交朋友,一个品行好的朋友就像一名良师,而一个品行差的朋友就像一个毒瘤,会一点一点让你也沾染上一些恶习。
10、序例读: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1、摘录法:抄写书里重要的章节、段落、语句、词语等等,目的是加强自己的记忆,让记忆更加清楚。此外,还可以标注一些读书笔记、抄写原文、撰写书评,或者在书上写解释、做标记等等。
读经典名著,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经过时间的验证,经典名著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已远远超过了书本本身。无数读者,通过读经典名著,走出了困境,让生活更美好。
不是名著的书也有阅读价值,我们要选取具有正能量的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符合新时代思想的书,这样的书能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
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匡衡: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孙敬: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童话,什么《海的女儿》,《打火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美丽的童话让我入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慢慢的,我更喜欢读书了,经常缠着妈妈带我去书店看书。一拿到书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沉浸在书里的世界里。与主人公一起快乐,悲伤,感动……
8岁以后,我开始对童话失去了兴趣,一次我偶然经过书报亭,看到了《儿童文学》和《故事会》。从那以后,我经常买文学和作文选之类的好书。现在,我爱上了中外名著。如《格列佛游记》,《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主人公们的精彩人生曲折经历让我心醉神迷。
书,我的良师益友,我愿永远徜徉在书海中,与书相伴,一起成长。
>>>
读书的古诗词
1、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2、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4、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部分)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书斋即事
【唐】杜荀鹤
时清只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6、灵岩寺
【唐】薛令之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7、符读书城南(部分)
【唐】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8、寄吴冲卿(部分)
【宋】王安石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9、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0、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3、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1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