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景点介绍

中国著名景点介绍

  中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风景名胜众多,你知道有哪些著名景点?以下是整理的中国著名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万里长城——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万里长城——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益。砌旁局山耸立,翠嶂重叠,中有长达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称关沟。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把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徙居于此。汉代沿称,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万里长城——金山岭

  金山岭在热河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因修筑于燕山,所以又在这里修了纪念杜甫的杜鹃亭和得月亭。

  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俗称承德离宫,原名热河行宫,位于市区北半部,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著名的文物风景区,自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立体画卷。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万岁照房北行过门殿,再北有殿七楹,进深两间,名烟波致爽,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康熙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名烟波致爽,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四知书屋

  四知书屋:原名依清旷,是清帝上朝、退朝途中,停留休息,更换朝服的地方,也是清帝作为一种破格待遇,接见亲信大臣和少数民族王公首领的场所。所谓四知,是知柔、知刚、知显、知藏,这是封建统治权术的概括和总结,乾隆曾在此处接见过六世班禅和土尔扈特蒙古首领渥巴锡。

  承德避暑山庄——苑景区-湖洲区

  宫殿区之北是湖洲区,占地57公顷,其中水面29公顷,总称塞湖,洲堤28公顷。塞湖有九湖十岛,九湖是:镜湖、银湖、下湖、上湖、澄湖、如意湖、内湖、长湖、半月湖。十岛有五大五小,大岛有:文园岛、清舒山馆岛、月色江声岛、如意洲、文津岛;小岛有:戒得堂岛、金山岛、青莲岛、环碧岛、临芳墅岛。洲岛之间由桥堤相连,今九湖尚有七湖,十岛今存八岛。

  承德避暑山庄——苑景区-平原区

  湖州区北部是平原区,占地53公顷,南部沿湖有亭四座,从西至东依次是水流云在、濠濮间想、莺啭乔木、甫田丛樾。其它景观还有:萍香泮、春好轩、暖流暄波、万树园、试马埭、永佑寺、舍利塔。

  承德避暑山庄——苑景区-山岳区

  湖洲区、平原区的西、北部是山岳区,占地422公顷,山峦峻峭,属燕山余脉风云岭山系。自北而南有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等四条大的峡谷。峰冈崖坡之上,与山水林泉巧于因借,宜亭斯亭、宜轩斯轩、宜庙斯庙,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全庙占地二十二万平方公尺,为外八庙总面积的一半,仿拉萨布达拉宫形制建造,布局利用山势,自然散置,由南而北层层升高,极富变化,庙内大小建筑物,约共四十座,高低主次分明,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从山门起,经碑亭、五塔门至琉璃牌坊,碑亭内有乾隆御题石碑三块,五塔门高十余公尺,墙顶上建喇嘛塔五层次分明,琉璃牌坊是三间四柱七楼形式,颜色相当鲜艳。牌坊前有一对石狮,在西藏象征政治权力。中部自牌坊以后至大红台前,建有僧房和佛殿二十余座,大半是藏式的白台,配置均衡。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约四十三公尺,基座用花岗岩砌成,红台中央是全庙主殿万法归一殿,重檐四角攒尖顶盖铜制镏金鱼鳞瓦,极为壮观。

  西安兵马俑秦始皇陵

  在骊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外观别致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因为它拥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棗一个由七千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

  西安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经考古工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

  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9月底,雄伟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从此,这块曾是乱石堆积、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热闹起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秦俑博物馆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着一百多万的中外游客,许多名人都曾来这里参观。

  整个博物馆占地近200万平方米,馆区内树木葱茏,花草清香,环境幽雅。

  西安兵马俑——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寝,自嬴政即位后开始兴建,历时三十七年完成,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为了揭开秦始皇帝陵墓的奥秘,考古工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和调查。秦陵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夯土筑成。现存陵76米,陵基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就象一个金字塔形状,围绕封土堆,地面上原建有两重南北向长方形城垣,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387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6210米。城墙大多坍塌,仅存墙基,墙基宽约八米,内城和外城四面均有城门,外城的四面各有一门,内城的东、西、南三面各有一门,北面二门,门上均有门阙建筑,内外城的四角有角楼。

  西安兵马俑——兵马俑坑

  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它是秦始皇帝陵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秦始皇帝陵的布局是模拟当年秦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象样的形制建造的,而兵马俑坑则象征着秦陵的地下王国的军队,即一支冥军。

  继1974年发现一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上半年,又先后发现了秦俑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内埋陶质兵马俑七千余件,木质战车一百余辆。三个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它们既相互分割,自成单元,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庞大严密的地下军事营垒。

  西安兵马俑——铜车马坑

  1979年,考古工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现了铜车马坑,它与兵马俑坑东西辉映,成为中国考古界又一个重大的发现。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东,南一北二,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在一号坑的东北侧20米处,又发掘出面积为5000平方米曲尺形的二号坑和面积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的三号坑。一号坑似为步兵部队。

  日月潭

  日月潭昔称水沙连,因潭景雾薄如沙,水波涟涟而得名,后因湖为光华岛所隔,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轮,乃改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中央属南投县魚池乡的水社村,四周群峦叠翠,海拔高748米,面积116平方公里,潭面景像万千,是台湾省出色的天然大湖。

  台湾日月潭——文武庙

  文武庙位于潭北山腰上,因供奉文圣孔子、岳飞及武圣关羽而得名。殿宇沿山势而建,分前、中、后三殿,占地广阔,色彩以金黄色为主,为中国北宫殿式庙宇,气势雄伟,美仑美奂。

  台湾日月潭——教师会馆

  日月潭教师会馆-內设会议室、交谊厅、餐厅、宿舍,可供四百人集会,另外建有山地训练可供使用。

  台湾日月潭——光华岛

  光华岛-位于日月潭中心,为日月潭分界,其上供奉玄奘舍利子,另岛上有座月下老人亭,为旅客必游之地。

  台湾日月潭——玄奘寺

  玄奘寺-位于青龙山上,为纪念唐玄奘法师至西域取经,宣扬中华文化而建,寺內供有玄奘法師的灵骨以供瞻仰。

  台湾日月潭——风景欣赏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