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集锦15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

  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有不少对话语段。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提高,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表演《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在课堂上学生分主角表演,扮演者表现出了魔鬼的凶恶,从语言、动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来,只要教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啊。

  重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诈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克服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

  学完本课,从语文的角度,在阅读与写作的衔接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课前本人并没有急于流露新课学习的动机。只是和孩子们谈谈整整一个暑假,自己是否留念过学校,留念学校的什么,给足学生时间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人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搭上几句,以过渡到新授课的衔接。(九月,天高云淡;九月,彩色斑澜;九月,新意盎然……)

  学生来劲儿了,有好几个孩子接着我的话题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了,“九月,秋实累累;九月,枫叶火红;九月……我高兴极了!为了牢牢抓住孩子们这来之不易的激情,本人又加上了动作。“我满怀喜悦地来到学校,看到那一群群小天使,沉寂了两月之久的校园又恢复了活力……”有孩子站起来了,自己说起来了,手也动起来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我又插嘴了,“是啊!这么美丽的学校,写满了孩子们的快乐,载满了孩子们的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板书题。本文是通过记叙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快乐学习的情景,重点是通过读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以及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本课在写作特色上,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与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因此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读、查、想、写”等方法弄清课文内容。(这里的“问”是自问。如,为什么叫“民族小学”呢?通过“自问”查资料了解以及文章的背景,理解词意。“想”为什么要在文中写这么多小动物们呢?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在这过程中,本人始终穿插在学生中间,时而点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出示课内阅读,提示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圈、点、画、批、读、写”等。(圈出文中生字新词,点出文中读重音的字,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读一读,还可以句子仿写。出示阅读要求: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作旁批。文中哪些部分是重点,并认真读一读,抒情散文。在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在抒情散文,描写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不压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另外,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非常起劲,再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全班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提醒学生:“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这样的合理猜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选几幅比较出众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并让作品的主人脱离课文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你所画的民族小学,使学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己所在的小学,而且讲的十分生动有趣。例如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特别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可以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己的学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自己喜欢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不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快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快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8

  【实录】

  师: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是怎样上课的呢?请你想象一下,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交流)

  生: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上课很认真。

  生: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不受外面蝴蝶这些的影响。

  (学生深入不了,只是停留在表面)

  师:老师给你们几个提示,帮助你打开想象的大门。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

  生:老师在讲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生:老师提问时,同学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就像一片小树林。

  生:他们读课文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美妙。

  【反思】

  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这堂课上,一开始,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他们的回答就停留在同学们上课认真上,虽然意思没错,但是没有内容,比较肤浅。

  经过适当引导之后,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空间更大了,说出来的内容马上就不一样了。他们思考的范围更广了,思考的深度也逐步加深。有人想到了老师听讲的时候,同学们怎么样;有人想到老师提问时,同学们怎么样;还有同学想到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怎么样等等。虽然谈不上精彩,但至少孩子有进步了!

  不要不舍得花那三四分钟,多一份合适的引导,多花一点点的时间,可能就是让人欣慰的进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9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教学本文时,我把阅读训练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和体会对这所学校的自豪、赞美之情。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再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最后自然段引入整篇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了对这所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使得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清晰,重点较突出。

  不足之处:由于这是开学后的抒情散文。在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上课一开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突出。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2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3

  我在教学第五册语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4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句话中,孩子都知道该怎么读。于龙很会说,立即说这是因为我们很自豪,应该很自豪的读。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了,表扬了于龙的感悟很准确,便问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学立即喊出来是骄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对的.声音,很坚决的声音“不是,不是骄傲的意思!”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进一步反问孩子是吗?我看到吕华廷正在玩着什么,故意以他为例子,说了“吕华廷最近的字写得很有进步,老师表扬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骄傲极了!这是个骄傲。”接着又举例说当我看到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无比骄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骄傲意思一样吗?在这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样,立即说第二个骄傲就可以用自豪了。那么我们课文里的自豪是为什么自豪?“为这所学校的美丽自豪!”“为小朋友在这里快乐的生活自豪!”嗯,已经点到了,我就此止步。还是用读的方法,读了孩子喜欢的句子,有一些学校环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

  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个别孩子不对。不过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节课时间练书写。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

  《渔夫的故事》是一课阅读课,资料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并不难。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我读通、读懂,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景→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异常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述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

  运用比较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剖析,而是经过领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比较,学生经过前后比较,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简便协调的气氛中,狡诈的魔鬼与聪慧的渔夫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答复,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