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景抒情的作文十篇

借景抒情的作文

  人生旅途中,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但总有一些风景,触动着我们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触动心灵的风景,并不一定美丽,但却足以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因此感动。从事看过太多的美景,也不一定能遇到触动心灵的风景。但,在灾难来临的时刻,在威海这个小城市去了往日秀丽的风景时,我却看到了触动我心灵的风景。

  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都在紧张的进行生物复习,可一瞬间,教室里的.寂静被一阵惊呼打破。不知是谁先发现的,在距学校很远的山上生起了卷卷浓烟,正借着风势向海边散去。坐在窗边的我,一回头就看到了这幅景象,心中不免一惊:山上起火了!只是当时在上课,无暇顾及太多,在老师的呵斥声中,我们继续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不料,上第三节课时火依旧烧着,而且越烧越旺,浓烟也渐渐弥漫开来。海边的楼房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只有较近的几栋楼还若隐若现。一半的天空都已经变成昏黄色。

  最后一节课时,烟已经布满了整个天空,再也找不到一丝蓝天,学校也被烟雾笼罩着,即使关着窗户也有些呛人。有些同学已经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终于到了放学,路上的行人有的已经戴上了口罩,我也用湿巾捂住了口鼻;路上有些堵车,唯有消防车鸣着警笛在路上飞驰着。到了家后,火势已经蔓延过来,消防官兵正在组织我们尽早撤离……这些看似杂乱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但却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灾难并没有使人们慌乱,反而更加镇静。

  第二天,仿佛一切都平静了许多,但我知道,消防官兵还在山上辛苦的工作着,有许多企业默默捐献着需要的物资,有许多旅店也放弃了端午节大赚一笔的机会,免费为避难的人们居住。这些风景,无一不触动着我的心灵,使人感到温暖。

  这次的大火,最初带来的风景让我们悲叹,但消防官兵以及所有付出的人们,一起创造出了一幅触动心灵的场景。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家喻户晓,可我却要说:“风景好,风景书中有。”书中的确有风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为读出来书中的苦难之景而放弃,又有多少人因为读出了书中的真情之景而追求,我也不例外。

  书中的风景是有目共睹的。不必说潸然泪下的人间真情,也不必说感人至深的生活场景,单是让人奋发的自然风景就足以在你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人生。

  一个初夏的午后,阳光慵懒地抚摩着我的书桌。无精打采的我坐在桌前,看着发下来的物理卷,“天哪!我的物理又打了87分。”我的物理成绩总是这么差,怎么能提高起来呢?旁边的作文书吸引了我,我想:这里或许会有答案呢!果然,一篇名为《窗前的牵牛花》的文章打动了我,在我的眼前展现出这样一个风景:狂风暴雨袭击后,牵牛花的花瓣已经七零八落,花叶东倒西歪,花蔓离开了栅栏,左右摇摆。几天后,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此时的牵牛花已张扬起一个个朝天小喇叭,那柔韧的花蔓正向栅栏处攀登呢!“努力吧!向上吧!”我似乎听到了它的豪言壮语。这个风景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的方法——奋发向上,永不言败。果然,我在几天后的物理考试考出了好成绩。这书中的风景激励着我。

  在书中,我不仅欣赏到了这样的自然风景,还领略到感动的`人间风景。

  我曾与李白共同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深友情;也曾与孟郊共同感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暖暖亲情;还曾与李商隐共同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浩浩师恩。

  我在这片书中的风景中,欣赏出了一种精神,一种生命蔓延的方式。这书中的风景让我的生活更加美丽,这书中的风景让我更加成熟。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3

  借景抒情是写景类文章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抒发的思想感情。大自然绚丽多姿,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枝一叶,时时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古人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时如果把景物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深远的意境。

  借景抒情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触景生情

  即看到眼前的景物,引起了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这是借景抒情最基本的写法。如茅盾《风景谈》中有这样一个写景片段:“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的活动,接着借这一特定景抒发内心的感受;“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借风景的描绘赞颂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的活动。

  二、融情于景

  即带着自己的某种主观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等)去描写客观景物,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达到景与情的和谐统一。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清脆的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4

  四季是美丽的,也是多彩的。我们在美丽的四季中成长。

  春天是充满生命的季节。春天送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暖暖的春风吹拂过我的脸颊,暖洋洋的,柔柔的,好舒服啊!一场春雨一场暖。想绣花针一样的细雨轻轻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落在头发上,落在衣服上,却没有感觉。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经过春雨的滋润,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也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各种各样的花儿开了。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杏花,黄色的迎春花······多么漂亮啊!冬眠的青蛙醒来了,抖了抖身上的泥土,“呱呱!呱呱!”欢迎春姑娘的到来。农民伯伯则开始了播种,准备在秋天有个好收成。

  夏天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火热的太阳挂在天空中,炙烤着大地。人们换上了美丽凉爽的夏装,在街道上匆匆忙忙地赶到公司上班。上午骄阳似火;下午却轰隆隆地打起了响雷。乌云一下子遮住了天。一阵响雷过后,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倾泻下来,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掉落下来。外面的行人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家跑。雨停了,天空中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艳阳高照,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洁白的云朵,秋风凉爽地吹过,挂满枝头的果子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一位农民伯伯抱着一个大南瓜,满面笑容地说:“今年秋天真好呀!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啊!”

  冬天是快乐的季节。小朋友们穿上棉服,戴上手套、帽子,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脸上露出了天真烂漫的笑容。冬天银白一片,银装素裹,六角形的洁白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啊!万物复苏的春天,赤日炎炎的夏天,五彩缤纷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这四个美丽的季节交织在一起,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爱四季!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黄石村第9组,那里一年四季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下雪的时候,一片片雪花从天上落下来,一会儿,山头白了,房子白了,窗外的一切都白了。雪花落在我们的手心上,正想看清楚它是什么形状,他它却化成了一滴水,真是"洁白无瑕,晶莹剔透"。雪后,孩子们在雪地上玩耍,小狗在雪地上印了几朵梅花。有的孩子在玩打雪仗,打得满身满脸都是雪,却没有一个哭的。有的在滑雪、滑冰,由于刚学会,掌握不好方向,很容易摔倒,但他们摔倒后,都一个个站起来,接着锻炼,玩得非常高兴。

  我爱我的.家乡的冬天。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6

  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暮暮朝朝?

  忘了出生时的场景,我的双眼似乎也无法观望。自从一次父母带我看海的经历。我却爱上了这种感觉,我的双眼很朦胧,我很享受海风给我带来的异样的舒适。后来我初入尘世,渐渐拥有了五官给我带来的真实感。我就爱上了海,我的肌肤,鼻息会在海风中改变,我的目光也变得炯炯有神。

  当我上完补习班,想看海,愉悦放松。却是这样一天,我却懂了太多太多。那是一抹暮色,夕阳炫耀红芒,一个迟暮老人向我走来,对我笑了笑。我在压抑,我似乎并不认识他吧!?而后他转身,向海走去。我看到的是落寞的、消瘦的背影,脚不停歇,他走到海边,顿了一顿,我在背影里看到的只有坚决。一分钟,他朴素衣衫被海水浸湿。二分钟,他还在走,头,也快浸没在海里。而我却惊讶了,我也呆住了。他想寻死么?我没有去救他,他的背影在告诉我什么,而我也懂了什么。

  只是当初已惘然。

  后来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发现天黑了下来。我从行人那得知老人的`经历。他虽膝下无子,却有一个朝夕相伴的老伴,生活简单却十分幸福。后来,他的老伴因一场暴风雨来袭,生命,消逝在海里。他亦想陪老伴。我恍然大悟!这样他就可以与老伴相厮相守。

  潮落、仍然爱。

  我这里的夜很黑,星星却很多。星星在海面闪耀,海浪一朵一朵从远处荡来。煞是美丽;风,也一阵一阵;星,一簇一簇。我在突如其来的美景前迷失了方向。我忘了,大海也许是一个杀人无数的恶魔,尽管,他在我面前,永远那么平静。

  夜寂静,寒声碎。

  回家后,我变得惊恐,我关掉电视,关掉电脑,关掉手机,我害怕听到一切关于海的消息。他杀人,杀一个又一个亦或无辜,亦或该死的人。我开始迷惘,似乎一切都变得不如往昔。嗯,一切都变了。

  就这样过了很久,我也不知道为何,现在自己特别容易沉醉在突如其来的小幸福,想歌颂很多东西。就这样,我想起了你,我耳边也出现了关于你的消息。我们真的很久未见了吧?天还是那么蓝,海的颜色却渐渐深沉。我,知道为什么。

  我其实在这段时间想了很多:你,究竟是不是当初那个伙伴?人死,又一定不是你情我愿吗?转念一想,只是我不愿接受这个结果。其实你又有何错呢?多半是自然灾害,地质原因,也多半,是人们自己的问题吧!不明白到底想通了什么,而想通的也转瞬即逝。但我知道,大海仍是我的朋友,而我也知道,我离不开大海了。我何必闹得斯人独憔悴呢?

  夜幕初夏,华灯初上,看了眼夜空下的还,我也辗转反侧、抓耳挠腮、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艰难与不适中,踏上我回家的路。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7

  一季微凉,染了雨。夏天还近在眼前,立秋却已然而至,花开茶糜,尽消芳菲,四季耕耘变迁也就不断重复着花开叶落。伤感的是季节,走过的却是时间……

  ——题记

  秋风 雨凉

  时光匆匆的脚步,更迭着四季的风景。一场浅秋的雨,覆盖了夏天来过的痕迹。季节,一直在路上。转角,无论有多么不舍,都要做一个完美的交接。带着忧伤转身,静候下一季的芬芳。

  流年芬芳了一季季时光,有明眸,有潸然,也欢笑,也有伤感,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别过夏天,我在一帘秋的落雨里,读一叶知秋的美丽。心染尘香,经过夏花绚烂,必将走进秋叶静美。流年里,那些爱的厚重,就交给时光去忘记;那些思念的絮语,就让岁月的风铃去浅唱。

  素色 殇秋

  一直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风清气爽,喜欢秋天的万里无云,喜欢秋天的.凉风习习,在这样的午后,安静的坐下来,温几行字,言几句话,偶尔喜欢坐在窗台静静的观看湛蓝如水的天空,窗外一片宁静,心内也一片安然,偶尔,静下来,看着窗外飘过的黄叶,入眼是一片萧瑟,心中也会忽而感慨,原来,秋天已经来了……

  秋天是这样的快,看着老树下的黄叶,素净的天空也会染上些许哀伤。窗外的雨,一直在下,像极了心底偶尔生出的惆怅。该是秋了,渐渐泛黄的景色,诉说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潇潇。冷冷的心情,忽阴忽晴。忽然就怕面对这些渐行渐凉的荒芜。曾几何时,那样喜欢秋。欣喜着金色的丰收,感动着播种的希望。是时光离我们越来越远,留不住从前;还是往事已在青梅里枯萎,找不回曾经?一场突如其来的离别,让喜悦沦陷在岁月的暗殇。

  浅秋 无恙

  揽一抹时光,途经岁月无雨;遇一颗心,走过山高水长;低眉,轻叹一些无奈的回忆;生活,如何才能过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令已是深秋了,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忧郁的种子再不会发芽,想念一个人,就摘一片枫叶,做成书签,或尘封,或记念,都是美好的。很多时候,曾说过的很暖的一句话,我记得,你也会记得。多年以后,惟愿那个曾共同演绎过风起雨落,曾想一起并肩而站看尘世风景万千,体味风起水暖的那个人,嘴角依然能漾起那朵微笑,犹如初见时,我眸中那温暖而明亮的太阳,即便那时,我们已不再年少,岁月已老。

  约一程初见,敲开我寂静的门扉。因为那一场落花的香,因为那一份知遇的暖,我素白的诗笺,晕开一片绯红。路过得时光,在我的心上忽深忽浅的留下了回忆,如若可以,我们不说再见,也不说忘却,就相约在秋日的黄昏,你陪我,静静的观看一场落日。

  念一程相遇,寂静一篇回忆,雨落,倾城,思念忽而上心头。夏有凉风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秋天已经到了,飘忽的雨滴,冷落了许久的天空,落叶一片片的黄了起来,在夜晚的时候,我还能深深的感受到它微凉的寒意,愿,秋风雨凉,流年无恙。风景过后千般留念,却总不会倒退,亦有时光亦有忆。

  借一丝秋风清逸,披一件淡雅素衣,饮一杯雨前清茶,漫步于梨花树下,任白花纷落,温文尔雅,净玉无瑕。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8

  满天飞舞的雪花,像一只只雪白的小蝴蝶从天而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相信你们都猜到了。没错,这就是冬天。你喜欢它吗?

  当生机勃勃的春天过去时,当炎热的夏天飞走时,当凉爽的秋天不知去向是,就表示冬天已经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冬姑娘就是乘着它,带着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到了人间。

  山上,落在草地上的雪花铺满了整座山,不留一点儿空隙,仿佛有一大张白花花的地毯铺在地面上;树林里,多得数不清的大树本来是绿油油的一片,现在却变成了雪白的,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丁点儿绿色,似乎是树上长满了雪花,又像是冬姑娘乘着北风经过这里时,顺便把无数件披肩披在了每一棵树上;水面,偶尔有一点泡泡鼓到清澈见底而又平静的“镜子”上,把“镜子”打碎了,并漾起一圈圈波纹。是谁在作怪呢?哦,原来是调皮爱捣蛋的小鱼儿呀!

  走进热闹的溜冰馆,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孩子在跟教练学溜冰,也可以看见大人们正熟练地在冰上滑来滑去,还可以见到一些小朋友不小心滑倒摔跤。穿上溜冰鞋,滑到冰块上去,滑到这边,滑到那边……呵呵,要是你会的话,也会觉得很好玩的。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9

  一片片落叶金黄黄,稻田里的谷物真好吃,不但好吃,而且美丽,马路边、河面······到处都有美丽的秋。

  小草、小花和大树一起对秋姑娘说:“秋姑娘,秋姑娘!冬天快来了,我们会冻死的快把我们放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吧!”秋姑娘拿起她的仙棒,说了一声:“变!”小草开心的钻回了大地妈妈的怀里。小花把它的连衣裙脱了下来,也钻回了大地妈妈的怀里,树叶飘呀飘,飘到了地上,多美呀!他们还没说谢谢,秋姑娘就默默的走了。

  到了田地里,秋姑娘一挥手,天地里的谷物都成熟了,秋姑娘回到了天上,看着人们开心的笑容,她走了,等到明年才会回来。

  啊!秋,多美呀!

借景抒情的作文 0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二者都是间接表达思想感情,都区别于直抒胸臆,容易混淆,在此作一比较。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表达的理想、抱负、志趣等。即所谓的“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如诗人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题风吹中的山间竹石的画幅,写竹子的坚强,经得起千磨万击,“咬定”在山的根基不放,把竹子拟人化,实际上寄托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顽强品格。再如宋末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写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托物言志的诗文我们还学过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于谦的《石灰吟》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蝉)、植物(白杨树、竹子、菊花)、物品(石灰、灯)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