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的作文600字(共21篇)

缅怀袁隆平作文

       小时候,他做过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要高。孩童时期他曾幻想:要让全中国人民吃上米饭。终于,他实现了,他用一生完成了这个梦想。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个简单的初心——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支撑了他的研究之路。他年少时立志学农;青年时有感于国家因饥饿而贫困的现实;成年后,他将全部心血投入了农业技术研究工作。多少个奋战在稻田里的日日夜夜,多少滴汗水滋润农田,终于,“东方魔稻”的神话惊艳了世界。他永远是我们眼中的“九零后”追梦人。

       下午,当看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心中不禁悲痛万分。从此,稻田里少了一个辛苦劳作的身影。一代科学巨人的倒下,举国哀悼。回顾他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将有限的生命换来了无限的价值,每一株水稻都是他精心培养,每一粒大米都充满了他毕生的心血。他已与水稻难以割舍,他视水稻为子女,为农业技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是国之脊梁,祖国有了他而骄傲,世界更因有了他而闪耀。

       看着袁隆平爷爷生前的照片,突然发现,爷爷可爱的脸庞饱经沧桑,一道道皱纹,一个个灿烂的微笑,我至今仍觉得他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身边。

       现如今“禾下乘凉梦”和“全球覆盖梦”早已实现,人民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那个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袁隆平院士!愿每个人也能像袁隆平院士一样,用勤奋换得胜利,用汗水浇灌成功!

       致敬,缅怀。

篇2:缅怀袁隆平作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缅怀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就在5月22日这天却传来了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消息,此消息一发出,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沉痛致哀。

       袁隆平,目睹了当时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以致使他在杂交水稻的探索研究过程中,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他在反复的实验中,艰难而执着地实现着人生的理想。在袁隆平爷爷的眼里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一直向上攀登,最后从异性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他一直在思考,在创新,在突破,直到成就了今天伟大事业。

       敬爱的袁爷爷,是您让中国人将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您是民族的脊梁,是国人的骄傲,是人间的福星。

       敬爱的袁爷爷,您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和感动,您不怕困难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巨星陨落,禾下乘凉梦想不灭。

       同学们,请从你我做起,以节约粮食为荣,向袁爷爷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珍惜时光,发奋读书,认真上好没一堂课,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为今后能更好的承担责任打下坚实基础,用我们的行动报效祖国!

       最后,点一支蜡烛,送一束稻穗,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以后每一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都是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3:缅怀袁隆平作文

       前不久,中非农业研讨会上,年届90岁的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语完成了直播演讲,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近日,袁老接受了央视《面对面》的采访。即使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齡,袁老依然坚持上班。他的办公室码放着成堆的资料,而桌上的眼镜和放大镜格外引人注目。他表示:首先用眼镜,眼镜不行就用放大镜。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他还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实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高粱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现在,每公顷稻子的产量可以高达18吨。当记者问他希望稻子能高产到什么份上时,袁老说:“这个是没有尽头的,不封顶。”

篇4:缅怀袁隆平作文

       在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平常日子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每当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时,我眼前,我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袁爷爷身影。他那古铜色脸上,总挂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皱纹记录着他那不平凡岁月;他总是穿着那几十块钱衬衫,顶着严寒,忍着酷暑,在农田中奔波……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

篇5:缅怀袁隆平作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 汗水 灵感 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篇6:缅怀袁隆平作文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篇7:缅怀袁隆平作文

       提起杂粮水稻之父,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就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让我们能够吃饱饭,让我们的身体不再为吃不到饭而虚弱。

       在其他国家还没有研究出来水稻的时候,袁隆平爷爷就研究出来了,当其他国家得知是中国的袁隆平研究出水稻的时候,十分惊讶,因为他们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研究出来,而袁隆平就研究出来了。

       袁隆平爷爷把一生都捐给了杂交水稻,等每得到一笔奖金时,他就会用那些奖金种更多的杂交水稻。他讲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的梦,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终生都在为他这两个梦奋斗,虽然现在每亩的杂交水稻已经够多了,但袁隆平爷爷并不满意,他想把每亩打掉水稻冲刺到1300千克去。

       袁隆平爷爷是我们真正该追的星,要追就追袁隆平,袁隆平爷爷虽然不像那些明星一样,会唱歌,会跳舞。但他勤劳朴素,坚持不懈,从不会为一点儿困难而放弃。他的名字都值108亿,但是他买的衣服都是几十块的衣服,没有买过很贵的衣服。他这种勤劳俭朴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句话叫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米饭,每一颗粮食,因为它们来之不易,虽然袁隆平爷爷逝世了,但是他为人们作出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篇8:缅怀袁隆平作文

       小时候,他做过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要高。孩童时期他曾幻想:要让全中国人民吃上米饭。终于,他实现了,他用一生完成了这个梦想。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个简单的初心——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支撑了他的研究之路。他年少时立志学农;青年时有感于国家因饥饿而贫困的现实;成年后,他将全部心血投入了农业技术研究工作。多少个奋战在稻田里的日日夜夜,多少滴汗水滋润农田,终于,“东方魔稻”的神话惊艳了世界。他永远是我们眼中的“九零后”追梦人。

       下午,当看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心中不禁悲痛万分。从此,稻田里少了一个辛苦劳作的身影。一代科学巨人的倒下,举国哀悼。回顾他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将有限的生命换来了无限的价值,每一株水稻都是他精心培养,每一粒大米都充满了他毕生的心血。他已与水稻难以割舍,他视水稻为子女,为农业技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是国之脊梁,祖国有了他而骄傲,世界更因有了他而闪耀。

       看着袁隆平爷爷生前的照片,突然发现,爷爷可爱的脸庞饱经沧桑,一道道皱纹,一个个灿烂的微笑,我至今仍觉得他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身边。

       现如今“禾下乘凉梦”和“全球覆盖梦”早已实现,人民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那个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袁隆平院士!愿每个人也能像袁隆平院士一样,用勤奋换得胜利,用汗水浇灌成功!

       致敬,缅怀。

篇9:缅怀袁隆平作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题记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一起奔跑……”我循环播放着这首歌曲,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袁爷爷和蔼可亲的笑脸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正是因为有你,今天才如此美丽!

       1960年饥荒彻底爆发,许多人饿得面黄肌瘦。树皮,草根,被人们一扫而空,饿急了人们把皮带绳子煮软吃掉也不在少数,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有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倒在这片土地上,饥荒的魔鬼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民。

       那年您是一名教师,本改手握粉笔等待桃李遍布天下。可您忧国忧民,毅然决定挑起为“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担子,开始种植培育稻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稻种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仍没有让您满意的水稻,而您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努力。

       可能是因为您这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感动了老天吧,有一天,您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它肥嘟嘟的,稻粒粒粒分明,活像一个年画上的胖娃娃。您哟,笑得像个孩子合不拢嘴。后来您昼夜不分,拼命的研究稻谷,好像与死神赛跑,从死神手中再夺出几条鲜活的生命。最终,您成功研究出了人工杂交水稻。

       您说,您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让全世界人吃饱饭,一个是能在禾下乘凉。为了满足您的愿望,国家破例为您颁发了无证驾驶证书,好方便您去观察水稻。可是悲剧还是会发生,20xx年5月23日,您永远离开了我们……噩耗像瘟疫传遍了全世界,人人悲痛欲绝!

       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您奉献了生命,让我们吃饱了饭菜,您用生命感化着全世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袁爷爷,因为有您,今天世界才如此美丽,我宁愿相信是天上闹饥荒了,天上需要您。袁爷爷,一路走好!

0:缅怀袁隆平作文

       啊,多么悲痛啊!

       20xx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他说:“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望着袁爷爷的照片,他脸颊上布满皱纹,眼角含着笑意,显得和蔼可亲。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极,是为之一振,交织在一起,脑海中想着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1:缅怀袁隆平作文

       平日里,我们瞻仰、赞美、崇敬您,将您视为共和国天际最明亮的星。但这一刻,您仿佛离我们很近很近,像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忽然离开了,心突然地空了一块,泪水不知何时已经盈于眼眶。

       记得20:缅怀袁隆平作文

       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22日下午的1:07,一位让全球77亿人吃饱饭的91岁的老人走了,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袁老毕生追求的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元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多希望这是假的,多希望他不要离开人世。

       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21:缅怀袁隆平作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读到这句话,我就会不由地想起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凭一己之力,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特别节约,米粒落到桌子上、散落到地上都要捡起来擦擦吃掉,剩菜剩饭总是舍不得倒掉,必须存到碗橱里一点点吃完。家人总是说他,现在日子过好了,不需要这样节约,吃坏了肚子不值,可是爷爷总是不听,成了大家眼里的固执老头。后来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一直都要这样对待粮食,他说以前三年困难时期,路边都是饿着肚子的人,皮肤浮肿,肚子鼓鼓,喝下一口水,人就没了,你们没过过苦日子没法理解经历过那种日子的人对待粮食的心态。

       是的,老一辈们从建国以来勒紧裤腰带苦干实干创造了大好时代,对于我们这些80后来说,一切何其幸福。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老一辈像袁隆平院士这样的前辈们艰苦奋斗,为国为民,实事求是的钻研和探索。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梦想很简单却很伟大:一是禾下乘凉;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这位全国人民的慈父,用他的为国为民担当的赤子之心,养育了全国人民,让我们不再挨饿。

       2023年5月22日,那位果敢坚定,眼中有光,充满了信心的袁隆平老人停止了他为全国人民服务的心脏,享年91岁。袁隆平爷爷的去世,是国家痛失栋梁,是人民痛失偶像!但他就像第一棵杂交稻一样,早已把中华民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种子散播于神州大地!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以他为榜样,不断学习新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