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小学作文(集锦25篇)
爷爷生于解放前,已年近古稀。爸爸属于“70后”,早过而立之年。我生于20xx年,是新世纪的幸运儿。爷爷、爸爸和我生于不同年代,三代人的小学完全不一样。
镜头一:爷爷的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2:三代人作文
我克爷爷
那次星期天,我在家里闲的没事干,想去看电影又没人陪,这时我想到了爷爷便来到了书房看见爷爷正聚精会神的看武侠小传。我说:“,爷爷陪我去看电影吧。今天可是播放“牛气冲天”呢。”可爷爷却指了指他手上的书说:“我要看书”。见爷爷不肯,我便撒起娇来。爷爷可经不住这一娇,只好陪我去了。 爷爷克
昨天,爷爷上午写了一篇我门是共产党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下午爸爸看起了模特绣,这使爷爷回来拉。见爸爸在看这个,马上关闭了电是说:“你叫孩子学坏呀,你要在看这种电是小心我打断你的手。”爸爸心里想:和老人住一起,只有一个字“难”
爸爸克我
我回到了家,一到家便开了电是,爸爸见了马上关了电视说:“你写完了作业吗”。“没有”快去写作业。哦。
这就是我家的三代人,你喜欢吗?
篇3:三代人_初三作文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俱兴,我的奶奶就在这时候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小县城里。听说她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而有些家庭居然不让家里的女孩子上学,万幸我的奶奶却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位相当开明的父亲,在她适龄的年纪,把她送入了当地的“完小”接受教育,还支持她一路考到了师范大学,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听到奶奶给我讲起这些事,好奇心总是驱使我围着她连珠炮似地问个不停:“奶奶,你们小学校园是什么样子呢?你为什么选择做一名老师呢?”奶奶叹了一口气,却又坚定地回答道:“傻孩子,我们那时候的学校,教室和课本都很简陋,一个学校里仅有两位老师,他们又要教语文,又要讲算术,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当我后来走出家乡有了更多见识以后,我就想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听了奶奶的解释,我虽然心里充满了敬佩,但却觉得不可思议,只有两位老师就可以支撑一个学校吗?这跟我们现在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望着旁边聚精会神看书的爸爸,我的脑子里又冒出了一堆问号:“爸爸,你们小时候校园条件有没有改善呢?都学习什么课程啊?”爸爸伸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慢慢说道:“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化,小学已经有音乐、美术、品德、社会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啦!”“那,你们十岁也有‘成长礼’的庆祝仪式吗?”我继续追问道。“哦,这个真没有,你们现在讲究德智体全面发展,看到你们的各种活动,我都想重新再上一次小学咯!”爸爸伸出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眼睛里仿佛充满了小星星。
听了奶奶和爸爸的讲述,我才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校园生活早已日新月异了,训练我们独立思考的假期研究,教育我们学会感恩和珍惜的“十岁成长礼”,培养兴趣的各种社团活动……各种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嗯,我将来也想像奶奶一样做一名老师,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想到这里,我不禁攥紧了拳头。
哦,原来奶奶、爸爸和我都是成长在国旗下的孩子,当我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足,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站在我们身后的祖国也越来越强大时,我要继续带着我的“教师梦”,长大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篇4:三代人_初三作文
爷爷:从前听音乐,根本不讲究器材,有一台手摇的唱机,便已经满足。胶木唱片上的细纹,经过钢针唱头的摩擦,把细微的颤动经过扬声器的扩大,变成激动人心的音乐,这样的过程能激发人的想象力,非常奇妙。在“文革”中,躲在门窗紧锁的房间里放唱片,听贝多芬的《G大调5:三代人_初三作文
我的母亲常年有病,这次过年回家我也不打算走了。值得可幸的是,母亲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我家是一个典型的穷家庭,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但是过得很幸福快乐。
昨天,我带着母亲和爷爷去田间散步。尽管已经是春天,可是田间仍然咕噜着冬水,依然还显得那么僵硬,没有生机。
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爷爷。一路上谈论着家里的平常琐事。王家哪天丢了只鸡,李家哪天丢了只鸭……这一切在我看来,是那么的无聊,可是我还是装作很惊讶的表情来看待。
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走了多远。眼前的路变得窄起来了,三个人并列着走根本不够宽。想到爷爷年纪比较大,我就只好背着他走,左手牵着母亲。
不一会儿,我就感到无力了,十分的累。突然我看见一个小伙子,也是像我这样。他的速度比我快,可是他一点也不感到疲惫,一脸轻松的样子。
他迎面走来了,路又这么窄。我们俩相撞了。由于我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只好给他让路。
当他逾过窄路,我正要再次背起爷爷时,看见他的右手微微有些下垂了,可是他还是一脸轻松的样子,向前走着。
我明白了,这是责任。
我再次背起了爷爷,虽然很累,但是我把它记在心里,一脸轻松的样子。
篇6:三代人_初三作文
今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法。我吃饭时,饭米掉了一大堆。这时,奶奶就发话了:“你怎么能如此浪费粮食呢?在我那个年代,你所浪费的米够我们几个人吃几天的了!”
我顿时露出了不解的神态。 奶奶见我不相信,就给我讲了她的艰苦故事。
“以前,我们的田地很低产,每天早出晚归,还不能解决全家糊口问题,一天只能吃两顿不见米的稀粥。我生你爸爸坐月子时,爷爷为了给我补身子,杀了一只鸡,可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吃了一个月的呀!一天只煮一块来,而一块鸡肉就煲了一锅水酒,哪像现在,坐月子的人一天吃两只鸡。那时生活就是太苦呀!”
这时,爸爸也插话了:“到了爸爸这一年代,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但离现在的生活水平相差甚远,日子过得是饱一天,饿一天。以前爸爸在小镇读书,炒了小盅咸菜吃了一个星期,一周只能带两斤多米,因为食多一两,家里就断粮了。你姑姑有一次多拿一把,就被你爷爷的妈妈骂得狗血淋头。过冬时,由于爸爸没有棉被,为了取暖,就和宿舍里的同学抱着睡,只盖一张薄薄的被子。那时的日子还是苦呀!”
我不由得生出了感概:“社会的发展真迅猛呀!人工培植、机器培植、温室培植,在南极都能吃到北极的粮食。以前的人只求温饱,而我们这些90后,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香,稍微苦了一点,就丢碗砸锅,耍小脾气,以前是能“喝”的粥、菜有黄瓜皮吃已经算是满汉全席了;现在,大鱼大肉,天天像过年;穿衣追求名牌,讲时尚;炎夏时,空调的冷气弥漫整个房间,根本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
妈妈也忍不住发话了:“没错,以前的人呀,为了去读间好学校,但又没付得起车费,只好从家徒步走到学校,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可现在,以车代步了,车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了,由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变成智能小汽车。原来要用三天三夜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几小时,乃至几十分钟。如今,一出门不靠车子真令人觉得寸步难行。”
听了大家的感言,我默默地想,现在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这一代90后的学生,真是幸福呀!
改革开放政策好,祖国万岁!
篇7:三代人_初三作文
我是个有梦想的女孩。
我是读着美丽的童话长大的。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我已是泪流满面。我天真地问妈妈:“那个美丽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冻死呢?”妈妈说:“因为她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里,穷苦人民无法生存,只能冻饿而死。”从那以后,不知悲伤是何滋味的我,有时会忧伤,因为我又想起了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是幸运的。妈妈讲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我小时候是七十年代初,能吃饱饭,但吃的基本是粗粮,没有新衣服穿,雨天,屋内屋外都下雨。上小学没有读过课外书。我又问:“那你当时没有梦想吗?”妈妈说:“有啊,我天天都在想:如果每天都有肉吃,有新衣服穿,有自己喜欢的文学书,那该多好啊。”我说:“这些我现在都有了,我为何觉得很平常呢?”妈妈说:“那是因为你没有过苦日子,所以对现在的幸福生活视而不见。我觉得现在很幸福。”我投入妈妈的怀抱,这时也觉得很温暖、很幸福。
我看见姥姥在阳台晒太阳,还唱着京剧《沙家浜》中沙奶奶的唱段。我求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生活,她眯起眼睛说:“苦――啊”,还学着戏里的唱腔,“那是五十年代初,粮食不够吃,就用野菜和树叶充饥。家里孩子多,大的看小的,作为家里的长女,没有上过学。”我说;“太可惜了,姥姥若生在现在,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姥姥搂着我笑了。我又问:“那你有过梦想吗?”姥姥说:“我梦想着:如果每天都能吃上饱饭该多好啊!”“那么简单的梦想?”我问,姥姥说:“可那时是最难的呀,不过现在我觉得像生活在天堂里。”听着姥姥的话,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人都有梦想,有了梦想生活才充满希望。我也有梦想:每个婴儿都能健康成长,每个青少年都能快乐学习;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每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个病人都能得到治疗和康复。国家昌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那该多好,这是我的梦,也是中国亿万人的梦,这个梦谁来圆?
江山代代人才出”。我们是中华少年,就要勇于担当祖国复兴的重任,共同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实现这个梦想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有勇气、有毅力战胜困难。我相信:“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青少年要成为中国大地上真正的英雄!中国梦一定能圆!
篇8:三代人_初三作文
题记: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不说经济、科技等大的方面,就从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60年,三代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了祖国的变革。
正文:
我们小区是一个并不大的小区,看守后门的谈爷爷,在我们小区里人人都认识。
谈爷爷如今已经有70多岁了,但身体依然很健康。他个子不高,再加上轻微的驼背,大概也只有我这点身高,差不多一米六。他长得很慈祥,眼睛小小的,眉毛很浓,笑起来还会动呢。
一、二年纪的时候,作业少,一吃完的饭,我就跑到楼下的传达室和其他人一块儿乘凉。
喜欢聊天的谈爷爷总是给我们这些年纪不大的小朋友讲一些各种各样的故事。
这天,他又讲起了有关生活变化的事情。引来了许多人围观。
谈爷爷先讲起了他自己的事迹。他告诉我们他当时生活很拮据,很困难。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干活……
谈爷爷讲了很多,但那时候我年纪太小,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只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离我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
谈爷爷还很风趣地说,他中年时总是很羡慕自己的孩子。因为相比之下,父辈们的的生活要好的多。
我的爷爷也经常说这样的话,我想这是老一辈们的“通病’。吧。
谈爷爷讲的最起劲的还是我们这一群孩子们的生活,他细细地谈论着我们,细细地谈论着自己的感受。
谈爷爷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与他们那代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在饭店里,想吃什么有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地点餐。而他们童年时,连饭都吃不饱,生存都成了问题。吃不饱,也穿不暖
还有很多现在已经十分普遍的高科技产品,在当时也是没有。比如说电脑,电视等。有时候,我在家里有电脑,爷爷在一旁,总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用。
变化很大的还用爸爸妈妈的工资。从爷爷奶奶的几十块到爸爸妈妈的年轻时的几百块再到现在是几千块。虽然物价也在同比上涨,但是人们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宽裕。大家也可以把更多的钱财花在旅游、阅读等休闲活动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祖国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谈爷爷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信任和肯定,也感受到了所有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
篇9:三代人_初三作文
铁圈在环上咕噜噜地滚着,田野上奔跑着几个要好的玩伴。阳光映照着欢笑的身影,仿佛天高明媚了地广,任凭他们肆意驰骋。这是爷爷童年的记忆,小小的铁圈圈住了他们一段段时光,把他们的心勾连在一起,圈住了无限的欢乐。
场院里散落着黍米,呼啦圈眼花缭乱地旋转。不意中有人跌落了圈,母鸡“咯咯”地跑向远处。奶奶笑捶着腰,同伴们拍着手,跌落者一副不服输的表情。这是爸爸小时候的生活,呼啦圈舞动着年少的热情,犹如上下翻飞的蝴蝶。
一名学生疲倦地躺在椅子上,桌上歪放着或半开或紧阖的书本,他手中一块方屏神奇地亮着,手指熟练地敲击,滑动。夕阳灿烂地挂在枝头,他扶了扶厚厚一圈眼镜,聚精会神间房里渐渐昏暗下来。这是今天的我们。
聪明的人,你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吗?
老一辈的人常常带着梦一般的气息亲切地讲述他们美好的童年,我们总是觉得枯燥地撇下嘴角,尽管他们脸上有着甜蜜的笑容。那些圈,那些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呢?看看这,朋友圈多有意思!于是我们又拿起了手机,一切成了方隅的一角屏幕。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朋友圈便是其一。在朋友圈中,不出门便可联络天下朋友,甚至不必找那难找的电话。别人的生活,若要乐意放上去的,有趣的图片与视频如市场的大饼一样精彩纷呈,也不必劳烦自己去访天下景致。朋友圈好似包揽了世界,无事不可寻,无奇不可有,也无人不可做个朋友。
然而,这一方屏幕里究竟生活着多少朋友呢?诚然,有许多头像亮着,不乏成千上百绿与灰的记录。可这无有声息的话语,失去了风的水波;璀璨图片里的食品,也不能带来口鼻与分享的愉悦。这世界被无情地简化了,成为了一个个字符,成为了表面上我们不认识的东西。
当交流在心与心之间间隔了一道道屏障,所有的泪水和笑声都被隔离在屏外;面对面时有温度的表情,成为了黄圆豌豆一般的头像。这样的交流还能算是心与心的共鸣吗?更不用说许许多多“朋友”被尘封在联系人的下角,也许是今晨的司机,或是很久之前的同学与记忆……就像垃圾桶里的纸团,也许上面曾绘过美妙的图画,长久地被压在桶底,不愿清理。
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在虚拟的空间里遗忘了世界,朋友间的联系靠着一段段虚无的数据,最后身边只剩下了你,仍抱着屏幕刷着朋友圈的孤独的你。
我想,今日我们如此热爱在朋友圈中游戏,在某些方面也许还不如铁圈上的玩乐。对朋友圈如当年铁圈般的痴迷,只会留下越来越小的真实的“朋友圈”。
0:我家三代人作文
我家三代人作文
星期六的晚上,我们一家三代人围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奶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呀,我和你差不多大。那时候我们住的都是小土屋、茅草房,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更别提电视了。晚上照明用小洋油灯,也是只有孩子写作业和找东西时才舍得点。吃得也不好,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头就算是好生活了。东西不能随便买,买米、买面要用粮票,买布做衣服要用布票。取暖、做饭都是用柴禾。出门坐小毛驴拉的车,自行车都很少见。有三年呀很困难,地里不长东西,没办法就吃树皮、草根和野菜,冻死、饿死了很多人。那时候我可没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就想着:要是有一天能有口饭吃,有件衣服穿,不挨冻,不挨饿,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喽!
妈妈说:我和你差不多大的'时候,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村子里有电了,不过很少有人买得起电视机。一个村子里能有一两台黑白的就不错了。那时候放《霍元甲》、《八仙过海》,全村人都拎着小板凳到有电视的人家去,满满一院子人,可热闹啦!又过了几年,取暖有电褥子了,烧水、做饭用煤炉子了,出门有电驴子了。人们自己种地自己收获,不愁吃穿了。小土屋变成了砖瓦房,但楼房还是很少。那时候好想过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啊!
我今年9岁了,想不出奶奶和妈妈那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从记事起就住在楼房里,不但有电话,爸爸妈妈还用上了更方便的手机。看电视可以随便选台,想了解什么知识打开电脑就可以查。还有VCD、数码相机,妈妈说这么先进的东西她小时候想都不敢想。奶奶说过去人家外国人都喊咱中国人“东亚病夫”,可现在咱不但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金牌数还都是20:三代人的春节作文
又是一年春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人们穿上喜庆的衣裳走亲访友,互相祝福。而不同的年代的春节,人们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物质条件艰苦,温饱问题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因此春节就是能在除夕夜多加一两个小菜,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在床头守岁,大年初一穿着洗得褪色满是褶皱的旧衣裳到亲戚家去拜年。年前每户人家总会用攒下来的钱买上一些鱼肉,用来正月里招待客人,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家人都不轻易下筷,因此往往搁置大半个正月。
到了爸爸那个年代,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置办年货而忙碌了。打米胖、制米糖、捣年糕……忙得不亦乐乎。除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酒酿胡辣,饭后,小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村口看大人们放鞭炮,临睡前还会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枕头边。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起了个大早,兴奋地换上衣服在院子里蹦蹦跳跳,走亲访友也能在果盘中挑选到心仪的小零食解馋。
如今我们这一代,欢度春节的方式日益新颖多样。临近除夕,小镇就已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门前张贴起喜庆的对联,马路上悬挂着大红灯笼,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们拎着沉甸甸的年货,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大年三十,妈妈会张罗一桌子美味佳肴,一家人围坐一圈,其乐融融,奢侈美食尽可以在年夜饭上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后漫步小镇街头,欣赏漫天绚烂的烟花,回到家里观看春节晚会。正月里,大家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也可以选择在这期间举家外出旅行……
时代在变迁,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庆祝春节的方式愈来愈新颖、丰富,但亘古不变的是:在这传统佳节之际,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感受幸福之际,不忘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
篇21:三代人的梦想作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奶奶的梦想,一直都是。奶奶是封建时期走过来的,在混乱的年代里,从小就是童养媳,加上地主的剥削制度,一次意外,和妹妹走散了,六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杳无消息。 奶奶渐渐老去,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走路越来越不方便。都说老了的人特别容易回忆,也许就是那些年和妹妹的美好回忆,奶奶还时不时的想起她的妹妹,总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坐在门口,叹息。偶尔会笑笑,我想可能回忆了那些年美好的事情吧。也会时不时的翻出一双破旧的绣花鞋,说是送给我姑婆的,只是鞋还没有送出去,我的姑婆就消失了。
渐渐地,年过八旬的奶奶,老了,八十岁的风风雨雨,足够花开几次?足够春夏秋冬变化几次?足够时间的年轮划过几次?时间总是那么折腾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奶奶好几次是绝望的,每一次叹息,我都能深深体会到一种失落感。那么久的时间,我的姑婆是生还是死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见上一面。
奶奶八十一岁那年,得到消息说找到姑婆的消息了,可是距离太远,加上年纪大了,我的姑婆不能来看望奶奶了。奶奶可高兴了,翻出那双绣花鞋,叮嘱我的爸爸一定要给姑婆送去,那一天,奶奶笑得很开心,很灿烂,像那一年的少女般,带了羞涩,带了憧憬。
再后来一年,奶奶去世了,去世前,奶奶叮嘱我们不要告诉姑婆她去世的消息,一直以来,姑婆也不知道奶奶去世的消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来自奶奶的秘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总是很别扭,可是,在父亲的年代里,这句话才是时代的标志,时代的口号。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有文化的农民。每次和父亲闲谈,他都会说到他们那个时代求学的道路。那时,家里贫困,需要自带米菜,晚上没有电灯,需要带柴火,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父亲说他总是书不离手,每次看看书,学学文字,总能在里面找到快乐。
在那个年代里好学的人有很多,父亲只是其中的一名,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可是,也是最优秀的。父亲谈论着他的过去,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钱人,学很多知识,可以有很多钱父亲说。可是最后,我的父亲还是没有成为有钱人,还只是一个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很好奇父亲的理想和现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父亲只是笑笑,望着远方,慢慢的解释,那时自己错失的一次机会。
父亲一生里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没有挣到大钱,没有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也许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把它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他总是鼓励我和弟弟好好学习,每次检查我和弟弟的作业的时候,最后一句评语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次开学也是那句不忘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是90后,我有好多的理想,我想旅游,我想独立,我想成长等等,如果说我的.理想,这些都还不够。在21世纪,物转星移,新的世界,新的未来,我期待的有很多,多到数不清,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的理想总那么不计其数。
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的青春,我要自己做主,我的未来,我要自己决定,我在人生的轨迹上行走,我相信,只要有梦,我的人生就是正确的轨道。
我想对自己说:我的梦,一直在路上
篇22:三代人的梦想作文
梦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是灯,照亮夜行路;梦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是啊!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才使你不断追寻。
爷爷的梦和平梦
我希望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和平的钟声敲响每一个角落,人们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是爷爷纯朴的心声。小时候,爷爷总给我讲老红军的故事,讲险象环生的万里长征,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红军们毫不动摇的信仰和怎么打鬼子的慕慕经历。年幼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傲骨铮铮勇往直前。后来读了书,才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他们是为了为了新中国而战,为了推翻不合理的制度而战,为了饱受压迫欺凌的广大人民而战,为了正义,为了爱,为了更光明的未来而战,如此美好炽热的信仰,当然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爷爷每次讲红军的故事都会热泪盈眶,因为他也曾是一名军人,是千万个解放军中的一员。他很普通,个子不高,不雄壮威猛,可却一天能行四百里路,如果有紧急任务,甚至能步行五百里。每当受伤绝望时,爷爷就梦想总有一天不再有战争,未来的祖国会是和平富强的!每个中华儿女都平安幸福地生活着。这就是爷爷发自内心的渴求,是贯穿于他整个生命的坚不可催的理想。
爸爸的梦幸福梦
爸爸生活的年代,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党的十一届中全会确定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也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好政策给农民提供了劳动致富的一片天,农村人各显其能,大显身手,出现了一大批劳动致富的典范。村东边杨大伯家养鱼成了万元户,村西边赵二婶家养鸡盖起了新房爸爸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好,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他辛勤劳作,每天早出晚归,给别人搬砖挑瓦、盖房子,烈日当头,他仍丝毫不停歇,额头上的汗珠密集在一块儿他也顾不上去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黝黑的脸庞成为我和他交谈的常客。不过,爸爸的辛苦与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他的劳作为我家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破陋不堪的旧瓦房变成崭新的楼房时,爸爸的嘴角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20xx年,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的将近十多年时间里,由于党在农村经济政策全面落实,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设施得到改善,公路、电力、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家家盖起了新别墅,宽敞卫生又漂亮,户户都通自来水,做饭用煤气,冬暖夏凉真舒畅爸爸的幸福梦实现了!
我的梦教师梦
我曾问过自己:为什么想当老师?工资低,工作又辛苦,还不被人重视。可回头一想,如果没有老师,人才的大批涌岂不成了空想?国家的发达岂不难度倍增?正是因为老师授予我们知识,我们才能踏上成才路,也正是因为老师赐予的一叶扁舟,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白天,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为我们呕心沥血地讲课,夜晚,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可老师还在那摇曳的灯光下辛勤地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打着道道鲜艳的勾勾也许当一个人被成功的喜悦包围时,他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但也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在他成功的背后蕴含着一位老师的不断付出。同样,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敬爱的老师,因为我在老师的呵护,爱的沐浴下成才。所以我向往教师这个职业。尽管现在的我只是一名中学生,但我会勤奋、努力地学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走向梦中的三尺讲台。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祖孙三代的追梦之旅印证了一路走来的风雨。艰难的岁月,已经远去,迎接我们的是新世纪的曙光,我坚信终有一天,我的梦会圆,祖国的梦也会圆!
篇23:三代人的新年作文
三代人的新年作文
春节是中国每个人都要过的节日,但年年过的方式都在变化,因为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变好。有人说他吃肉都吃腻了,从前有人能吃上一块肉都笑死了。这不是鲜明的对比吗?下面就让大人们自己说说看,说说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
首先是我的奶奶,她说:在我小时候,平时我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一到春节就可以穿新衣服。每件新衣服都有两个大口袋,用来放瓜子、花生等好吃的食品。在大年初一早上,到亲戚、邻居家去拜年,邻居就会把自家炒的瓜子、花生、糖果抓一把放在我们的大口袋里。我们一个村里有几十户人家,我们一家一家的拜年。这家拿一点,那家给一点,每次都是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才开心的离去了。回到家,把它们倒在桌子上,慢慢地品尝。小伙伴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的战利品多。
然后问我的`妈妈,妈妈说,她念念不忘的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风鸡,现在已经见不到踪影了。
问完了大人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新年过得怎么样,我们不仅可以放烟火,还可以出门旅游。每天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吃上鸡鸭鱼肉等,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
我们和大人在春节的对比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那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在学习上精益求精,而不应该在生活上精益求精。
篇24:三代人的生活作文
幸福的往事如一本相册,每一页都记载了一段难舍的岁月。
(一)
照片上的她温婉可人。她是家里孩子中的老大,聪明伶俐。上学时,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班级里的前几名。一到学校,她便会坠入羡慕的海洋。但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只念到初中毕业她便辍学了。每每谈及此事,她总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一生中最让她感到幸福的是读书期间的那段传奇去过北京,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这也是她向我们追述往事时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后来,她做了一名话务员,每日接电话,对着电话另一方的人轻声细语。而今,这一职业早已成了历史,但那温和的声音、轻柔的语调依旧在,如优美的歌声一样给人最美的享受。
(二)
照片上的她一头短发,周身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气息,那一年她十八岁。她性格活泼开朗,优异的成绩使她有几分心高气傲。她喜爱席慕蓉的诗达到了发狂的地步,并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曰“敏智”。一日,她妹妹回房见她瞑目盘膝而坐,好生奇怪,就问道:“你在做什么?”敏智答曰:“我在沉思。”好一个思考者!节假日里,她总要和妹妹跑到电影院去看上几场电影,散场后还拉着妹妹评述一番。后来,邻居家有了25:三代人的生活作文
今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法。我吃饭时,饭米掉了一大堆。这时,奶奶就发话了:“你怎么能如此浪费粮食呢?在我那个年代,你所浪费的米够我们几个人吃几天的了!”
我顿时露出了不解的神态。 奶奶见我不相信,就给我讲了她的艰苦故事。
“以前,我们的田地很低产,每天早出晚归,还不能解决全家糊口问题,一天只能吃两顿不见米的稀粥。我生你爸爸坐月子时,爷爷为了给我补身子,杀了一只鸡,可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吃了一个月的呀!一天只煮一块来,而一块鸡肉就煲了一锅水酒,哪像现在,坐月子的人一天吃两只鸡。那时生活就是太苦呀!”
这时,爸爸也插话了:“到了爸爸这一年代,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但离现在的生活水平相差甚远,日子过得是饱一天,饿一天。以前爸爸在小镇读书,炒了小盅咸菜吃了一个星期,一周只能带两斤多米,因为食多一两,家里就断粮了。你姑姑有一次多拿一把,就被你爷爷的妈妈骂得狗血淋头。过冬时,由于爸爸没有棉被,为了取暖,就和宿舍里的同学抱着睡,只盖一张薄薄的被子。那时的日子还是苦呀!”
我不由得生出了感概:“社会的发展真迅猛呀!人工培植、机器培植、温室培植,在南极都能吃到北极的粮食。以前的人只求温饱,而我们这些90后,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香,稍微苦了一点,就丢碗砸锅,耍小脾气,以前是能“喝”的粥、菜有黄瓜皮吃已经算是满汉全席了;现在,大鱼大肉,天天像过年;穿衣追求名牌,讲时尚;炎夏时,空调的冷气弥漫整个房间,根本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
妈妈也忍不住发话了:“没错,以前的人呀,为了去读间好学校,但又没付得起车费,只好从家徒步走到学校,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可现在,以车代步了,车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了,由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变成智能小汽车。原来要用三天三夜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几小时,乃至几十分钟。如今,一出门不靠车子真令人觉得寸步难行。”
听了大家的感言,我默默地想,现在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这一代90后的学生,真是幸福呀!
改革开放政策好,祖国万岁!